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39:如果弃舍了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,佛种就会断,弘法利生很重要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1017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六】12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六)12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【义贯】能够“觉”了一切诸法有性无性皆是“自心现量”之“妄相”相“者”,如是甚深之唯心境界,必须于念念中“思想作”意起观“行”方得“生”起,“非不作”观“行”,而得“离”于自“心”所现之有“性、无性”二种无始“妄想”;若离于自心有无二种妄想,则能证知“世间、出世间”及“出世间上上一切法”皆为“非常、非无常”一如之体——若“不”能“觉”知妄想诸法唯是“自心现量”,而执心境为有其实体,或计有无、常无常等,有无都是两边,常无常都是两边,即“堕”于“二边”之“恶见,相续”不断。“一切外道”皆“不”能“觉”知诸法为“自”心“妄想”所现相,“此”即是“凡夫无有”能觉知诸法所起之“根本”原因,由不知故,而“谓世间、出世间”及“出世间上上”法,为“从”彼言“说妄想”所计之有无、常无常等二法所“生”,然此世间、出世间、出世间上上三种法乐离于常无常,乃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乃无上甚深的境界,且愚夫之妄执断常等法,亦复无始深细幽远,唯圣方知,“非凡愚”之“所”能“觉”。

这句还补充一下,说既然是万法唯心现量,那么你念佛能离开这颗心吗?你参禅可以离开这颗心吗?所以把禅啊、净啊把它打成两段,这是不懂佛法的人,事一心不乱,难道不是禅吗?说下手处不一样,是对的。参狗子有没有佛性,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,下手处,那禅,那是参,打破黑漆桶嘛!是不是?要参,那么念佛呢?那就比较方便了,南无阿弥陀佛、……好念佛。每次都想要去看到种种的瑞相,种种的佛像,你不晓得那个瑞相,种种的佛像,种种的感应,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你看到了那个是你的心所显现出来的,这个时候如果有种种瑞相,好,知道说你确实有在用功,佛给我们一个讯息就好。如果一直执着,就变成着魔,所以印光大师讲,不问见不见,念佛的人不要管有没有见到佛,只问定不定,只要问说你念佛的心定不定,定在这个佛号否,定在这个佛号那么临命终就绝对你有十足的把握。所以不论见不见佛,就问念佛定不定!这是个很重要的,如果不了解唯心的现量境界的时候,念佛希望抬起头来看看佛有没有现前,看看有没有闻到香,见佛见光都是一种着相的行为,着相就接近着魔,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修行的时候,看到一点点的瑞相,都执着得不得了!为什么?因为不懂法的东西,不懂法。

1038页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远离于始造,及与形处异,性与色无常,外道愚妄想。诸性无有坏,大大自性住,外道无常想,没在种种见。彼诸外道等,无若生若灭,大大性自常,何谓无常想?】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跟前面的长行文,把它一个归纳用偈颂来讲,远离于始造,这是前面讲的一种始造,就能造所造,造完了就放弃了功能,我们有现在的世间,山河大地就是能造所造消失了,那么现在四大和合一相,这个就叫做无常,这是外道所主张的,远离于始造而成为一种无常。还有一种叫做形状处所改变的一种无常,还有一种是四大的性与四大的色都是无常,也就是颜色改变,性跟颜色都是无常。凡此种外道都是愚痴妄想所生,以佛的智慧来观照的话,诸性无有坏,一切法性都是真如自性,实在是无有坏灭,相不可得岂有坏灭呢?唯是一心唯是真如,用佛智来观照、观照、观照,那么一切诸法之性实在是无有坏灭,为什么?空性故,诸大种,大大就是诸大种,四大种自性住,四大种本来就是如来藏性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,这四大种包括七大,地水火风空见识,包括这七大,这大大就是诸大种,自性本自常住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,本自涅槃。而外道不了解这个,不见真如不见如来藏,而起无常种种的妄想,因此沉没在自己妄想的邪见当中,彼诸外道等,既然又说无常,那么其性,我们用大智慧观照,它是空性,其实并没有所谓生灭之相啊!那么大大性,那么我们诸大之性,自应当是永恒常住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。这大大性本自真常啊!那么本自真常,云何外道而无常为正想呢?何谓无常想?云何能说外道这个无常是一种正确的想法呢?所以我们知道,外道所执着的七种无常,是一种妄想。

【注释】“远离于始造,及与形处异,性与色无常,外道愚妄想”:这个是此偈总颂七种无常,皆为外道愚痴妄想所计。“诸性无有坏,大大自性住,外道无常想,没在种种见”:此偈为别颂转变无常。“大大”,诸大种。“住”,就是常住。谓一切诸法之性实无有坏灭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嘛!诸大种之自性本自常住,无转变者,对不对?楞严经刚好讲过了,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,刚好讲过,而诸外道不了此,妄起无常之想,盖为沉没在种种邪见所致。“彼诸外道等,无若生若灭,大大性自常,何谓无常想”:这个此偈为颂不生无常,以及计四大为常,能造色无常。谓彼诸外道既言“无常”本身并无若生若灭,果如是者,则诸大之性应是常,以无生灭故;既然是常,云何还起无常想?岂非自心妄想?所以外道讲的常跟无常都是妄想,诸佛所讲的常跟无常都是指真如自性所流露出来的,这就是一个关键,不开悟不大悟不见性,讲什么统统不对,因为摸不着边,大悟见性讲什么从哪一个点切进去统统对!因为他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自性。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,见真如的圣人无法不如,是如来者,乘如实之道而来度化众生,也叫做如去,乘如实之道而去。所以如来如去就是佛。乘如实之道,所有的道皆是如,所有的道统统是如,所以,简单讲,万法包括一个颗粒微尘,包括山河大地都是空性所显的假相,就像虚空。

注意听!就像虚空,虚空空无一物,当然这是比喻,但是不坏因缘所生的星球,你星球再怎么运转、怎么运转,怎么旋转,太阳系也好,银河系也好,超星群系也好,黑洞也好,都不能离开虚空。但是呢?再更进一步来讲,科学现在发现,有Black hole 黑洞,黑洞可以改变光,光是跑直线的,黑洞太大的重力凡是所有物质进去都被粉碎,它有强大的重力,重力就是G了,光线进去的时候,它就会折射会转弯,这个还是缘起如幻的东西。所以科学家说,如果有很大的能量,是可以破坏虚空的,很大的能量是可以改变虚空的,这就告诉我们,证悟的人,就佛在楞严经讲,佛是大悟证悟的圣人,就可以坏虚空,转虚空为法身,如来的法身。所以迷的人就是把法身转成虚空,跟五蕴身自共相交叉,悟的人就是把五蕴的自共相,包括把虚空转变成法身。所以万法都是法身所显的假相,悟了跟迷了就是这个关键,悟了万法都是法身所显的真如;要迷了,万法看到的都是虚空自共相的五蕴身,自共相的五蕴身。所以科学家讲,虚空是可以改变的,只要你的Energy能量够,虚空是可以改变的,就像现在所讲的虫洞,虫洞,我们从这边到这边,有一百亿光年的距离的话,这虫洞是这样子,能量够可以把东边的虚空跟西边的虚空压缩起来,从这里穿过去,Black hole,这是黑洞。但是我们现在叫虫洞,不一样的,不一样,虫洞Black hole,它是一种,黑洞是一种漩涡性的,虫洞是科学家最新一个理论,就是把东边的虚空跟西边的虚空摺叠在一起,从这边穿过去,本来一百亿光年的距离,现在一刹那之间就穿过去,这个叫做虫洞。就是能量是可以改变空间的,这个刚好跟佛讲的一样,如果你能力够,大悟见性,像如佛一般的三昧,是可以彻底改变虚空的,跟佛讲的完全一样。

所以科学家,美国的科学家,有一个到美国的科学家第一期六年,第二期也是六年,跟美国的这个太空总署,后来这个华人,开始研读了楞严经,楞严经,楞伽经他可能看不懂,楞严经,他好好地看楞严经,他说佛经在两千五百年前所讲的就超越我们今天的科学,那个科学家佩服佛陀,佩服到五体投地。何以为什么一个人没有任何的工具,靠自内证的功夫,有这样超越科学的领域,这太不可以思议了!incredible太不可思议了!这科学家佩服了佛陀,佩服得五体投地,所以就讲一个科学家的心声,一个科学家的心声。你就知道佛陀是世出世间的大圣人,毋庸置疑,也没有一个人有办法挑战佛陀的这种智慧,没有办法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”:外道人说四大若“远离于始造”,即不再造作诸法,而成无常;“及与”四大“形”状“处”所有变“异”,而成无常,或言四大之“性与”颜“色”皆为“无常”,凡此邪论皆是“外道愚”痴“妄想”所生。以佛智观之,一切“诸”法之“性”实“无有坏”灭,而“大大”(诸大种)之“自性”本自常“住”,无转变者,然而诸“外道”不了,妄起“无常”之“想”,盖由沉“没在种种”邪“见”之中所致。“彼诸外道等”,既言无常并“无若生若灭”,则“大大”(诸大)之“性自”应是“常”,若如是者,云“何”得“谓无常”为正“想”耶?

【一切唯心量,二种心流转,摄受及所摄,无有我我所。梵天为树根,枝条普周遍;如是我所说,唯是彼心量。】

这一切万法唯是心量,唯是现量境界,二种就是有见跟无见。有无两种邪见,怎么样?相续让心来继续流转生灭,二种就是有无二种妄见,邪见!让心继续相续的流转,就是有无二见,妄心继续相续流转,摄受以及所摄受,根本就无有我我所有,万法其实是空无自性,说什么都是我的,那是一种错觉,我真正的拥有它。诸位!你要冷静一下,来到这个世间,譬如说你有个老婆,有儿女、有了房地产,有不动产,那你冷静一下!你真的拥有它吗?冷静一下,问这一句话,喔!来到这个世间就很清楚,来到这个世间,是暂时让你用一用,世间为我所用,非我所有,那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,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,什么是你的呢?没有,没有所有权。那么所以什么事情,碰到吃亏的事情,有时候反而好,吃亏可以培养福德啦!吃亏可以培养福德的。占便宜的人没办法培养福德的,点便宜的人是损德,知道吗?那么吃亏的人,他可以培养自己的德行,吃亏笑一笑,我知道我吃亏,我受到委屈,这个反而可以培福,所以世间人,什么都吃,就是不吃亏!那么学佛的人刚好相反,对不对?我们什么都不吃,但是就是吃亏,没有关系!因此呢,佛法的生命观跟世间人完全不一样,世间人是越贪越好,越多越好,学佛刚好相反,越布施的人他才越有福报嘛!对不对?所以这样,我比较聪明,我这一辈子就是存着一个理念,我把《楞严经》《楞伽经》把它讲完,关于后半辈子怎么样计划不知道。对不对?未来不可知嘛!把它做出来以后,就算我没有再讲经再继续说法,整个佛教的素质跟水平,它就会提升。

所以我这一辈子就是说,只要有一个人,哪怕看到一片光盘,看到一本书及至说得到一句的法语,我现在就是做这种工作,散播到全世界,让他了解佛陀的伟大!有时候度一个人,一片光盘就度进来,有时候一句话就度进来。所以当你们把看到的这个经典,听经闻法的经典,那个每一句重点经典PO上网的时候,PO出去的时候,士农工商,各个行业都看得到。他也许一句话,喔!这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呢!这句话到底谁讲的,后面补上慧律法语,哎呀!这很好的,是不是?你又度了一个,你又度了,这无心插柳柳成荫,我这一辈子就,虽然他不能入于真实义、究竟义,可是看到了一句法语,看到一片光盘,看到一本书,我们这种工作绝对不停止。欸!人家我以前小时候是长得很丑的,但是长大以后,慢慢布施、慢慢布施……慢慢好看起来,慢慢这个布施,慢慢慢慢地这个面相会转变的,真的是这样子的。所以这个舍,懂得舍的人就是懂得佛法的人,千万不要去贪婪,不是我的,那一毛钱都不要动,对不对?所以师父的愿力就是这样子,因此这个楞伽经,我们预计讲到七月二十一,就是我解脱、入涅槃的日子,快了、快了!接下来,梵天为树根,又有外道执梵天为常,能生一切法,梵天为树根,枝条普周遍,而其所生的众生和一切法周遍三界,都是梵天为树根,这些众生都是梵天所生的,叫做枝条普周遍,意思就是又有外道执着大梵天为常,就是能生一切法,枝条普周遍,而其所生的众生和一切法周遍三界。如是我所说,如是依我如来所说,正确的智慧来观察,唯是彼心量,唯是彼妄想心所现之量,因为外道没有真如,外道没有真如,当然所现的都是妄想了。 

【注释】“二种心流转”:“二种心”,即有无二种妄心。谓此二种妄心相续,令愚夫虚受流转。所以我们六道轮回很冤枉,我们这一辈子活得很痛苦也很冤枉。有一个爸爸妈妈说带着报纸登的说,带着儿女,一对儿女去东京迪士尼乐园,去东京,他选那个暑假去的时候,结果所有的时间统统在排队、排队,他说:带着这对儿女玩不到一个小时,差不多排二十四个小时,一直排,玩了这个玩了五分钟,嗯!再开始排队。一直排,排几个小时,再玩几分钟,为什么要这样子的呢?还有的人,要去北海道,日本那个北海道,现在花开盛产期,对不对?一些很漂亮的花,大家统统冲到北海道,你知道吗?有一万两千人没有办法出团,为什么呢?飞机不够用,还有下车以后,没有游览车来接,没有游览车,太多人到北海道了。有需要玩得这么痛苦吗?为什么要玩得这么辛苦,为什么要玩得这么辛苦呢?对不对?文殊讲堂还有位置你为什么不来?那就没办法了,善根不够嘛!是不是?那好了,你就算北海道看了很多的花,那北海道,我前几天看到新疆的,还有呼伦贝尔高原的,喔!那个怎么能比!新疆,我看到那个新疆大草原,乌鲁木齐,翻译成中文叫做优质的大草原,叫做乌鲁木齐,不是乱七八糟,乌鲁木齐翻译成中文叫做优质大草原,大牧草,那个摄影机一摄下去一片,吓坏人了,满山都是花,是不是?吓死人了,那个北海道算什么呢?喔!这个新疆不得了。还有呼伦贝尔高(草)原,所以这个你看,众生因为找不到佛法,是不是?就是到处这样子,人挤人,人山人海,是不是啊!

所以说,这心中要有佛法的话就不得了,你不必这样子跑来跑去的,没有佛法的人会把自己搞得很忙碌,享受那一份假相。学佛法的人不必忙碌,他享受这一分真相,假相不能了生死的,真相,真如之相可以了生死的。所以生命不必搞得这么流转,这么忙,因为都是生灭的东西。所以有时候参禅、参禅,师父跟徒弟在参禅、参禅,这徒弟睁开眼睛,睁开眼睛东张西望,他的师父就从那个头,这个徒弟就叫他参,然后眼睛闭上,参参看,这个徒弟小沙弥不听话,因为太小了,东张西望东张西望,他的师父从这个头,哪一样东西是你的,看什么?真的,这个世间真的没有东西是你的,还看什么,怎么看都不是你的是不是?哪一种东西是你的呢?想清楚一点,没有啊!对不对?我们《楞伽经》快讲完了。诸位!可以再像《楞严经》这样发发心出资,我们来积极地来利益众生,《楞伽经》,所以我们要把《楞伽经》,我们拥护正法,哎呀!心一本初衷还是一样的,像《楞严经》这样支持《楞伽经》,那《楞严(经)》《楞伽经》全部都做出来,那么佛教兴盛是指日可待,而且一定兴盛的,一定兴盛的,楞严加楞伽,修行不后悔。

“梵天为树根,枝条普周遍”:谓又有外道执梵天为常,能生一切诸法,故如树根,而其所生之众生与一切诸法,有如枝条,遍布三界之中。“如是我所说,唯是彼心量”:然而依佛所说,则常与无常,皆为彼妄想心所现之量。

【义贯】“一切”诸法“唯心”现“量”,有与无“二种”妄“心”相续,令愚夫虚受“流转”,虚受流转就是我们六道轮回,轮回得很冤枉,你有这颗真心却不能用,却让他继续着于生灭轮回,能“摄受”之心“及所摄”受之境,实皆“无有我”与“我所”可得。除无常外,又有一种执常之外道,妄计“梵天为”常,有如“树根”,能生三界一切诸法,故其所生之众生及一切法,有如“枝条普”及“周遍”三界之中;然而外道所作“如是”常与无常之邪论,若依“我所说”之正智如实观察,则了知“唯是彼”妄想“心”所现之“量”。诸位!万法都是妄想心所现之量,只要你不执着,万法都是真如心所现之量。诸位!修行只有一个关键,着或者是不着,所以金刚经讲,应无所住而生其心,应当无所执着而生清净心,而生清净心,所以这个就是修行的关键。万法都是唯心现量,唯心现量,你是用妄想心,那么妄想心就包括执着分别跟颠倒,那么你不妄想心,那么就是真如心,平等心、无相心、清净心、喜舍心、大悲心、菩提心,现在就是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,看你用什么心来看待这个世间。

1040页【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灭正受次第、相续;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,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,不堕一切声闻、缘觉、外道愚痴。】这一段是问菩萨与二乘之灭尽定,是为了显示究竟涅槃,真常的妙乐。意思就是二乘人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,鼓励鼓励一下,同时也不可以堕入声闻跟缘觉,小乘人的心。

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,灭就是所行之灭,这个正受是三昧的意思,就是灭受想的正定,整个句子是灭受想的,这个三昧,叫做正受的境界。说世尊,惟愿为说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所行之灭正受,就是灭受想、三昧正受的境界,次第,上下的相续衔接之相。次第,为什么要讲次第?因为琮在修行的阶段,当证入到真如究竟第一义谛,就没有次第可说,在修行的过程就必须建立次第,以免落入外道,建立次第重点在哪里?后面有讲,佛建立了十地菩萨,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,佛建立了次第,一一地环环相扣是为什么?是为怕你落入外道的知见,后面会讲到,那么上下相续衔接之相,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,如果我们善于了知三乘,就是声闻缘觉菩萨,灭正受次第相续者,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,不妄舍什么?不妄舍离如来无上的正等正觉,终不妄舍。所以稍微停一下,我及余菩萨终不妄舍,离于如来无上的灭正受乐之门,为什么呢?因为二乘人有了灭正受乐门,就醉无为床啊!寂灭酒,饮寂灭酒,醉无为床,欸!所以不堕一切,声闻、缘觉、外道的愚痴。为什么?因为从佛的角度来讲,这些声闻缘觉菩萨呢?都还是不足,还要鼓励。

【注释】“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灭正受次第、相续”:“正受”,即三昧,一切受不受,谓之正受。所谓“一切受”者,谓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。若于此三受有所受者,则非正受,以此三受是有为故,若受此三受,即堕有为,不得正受。“灭正受”,即灭尽定,亦名灭受想定,以于此定中,受与想皆不现行,故名。“次第、相续”,为问此定之修行次第与相续之相。“次第”,亦即等级之义。“相续”,亦即这些等级如何互相衔接。此问菩萨及二乘之灭尽定,是为了显示究竟涅槃真常之妙乐。注意听,二乘人叫做涅槃,佛叫做究竟无上涅槃,这个要分清楚,涅槃是共通的名相,但不够圆满。声闻缘觉所得的叫做涅槃,佛所得的叫做究竟无上涅槃,这个是不一样的。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”我解“说一切菩萨、声闻、缘觉”所行之“灭正受”之境界“次第”,及其上下“相续”衔接之相;“若”能“善于”了知三乘行人“灭正受”之“次第”及“相续相者”,则“我及”其“余菩萨,终不妄舍”离如来无上“灭正受乐”之“门”,亦“不堕”于“一切声闻、缘觉”及“外道”之“愚痴”错乱迷惑之法。

【佛告大慧: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。佛告大慧: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,入灭正受。】皆是同入灭正受,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差别的,看后面。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

【诠论】此节言六地菩萨与二乘人,皆是同入灭正受,以六地菩萨及二乘,皆同断三界见思惑尽,烦恼心息,厌于劳虑,且以染境未忘,故欣于寂灭,染境未忘就是说有能所,有能断的心所断的境,叫做染境未忘,这样能所不断统统是染境未忘,所以他就欣于寂灭,寂灭就是涅槃,他欣向于涅槃,而灭心入寂;就失去大用,不作利生之事,灭心入寂,简单讲,从生里面找一个无生,所以六地菩萨与二乘同入灭定。接下来就是菩萨的不同了,然而六地菩萨所行,与二乘亦有差别:二乘但入人空定,就是照见五蕴皆空,六地则双入人法二空,不但人空还有法空,在座注意喔!你要听,空是什么意思,注意听:五蕴里面其实是并没有我这个观念,可是众生不知道在五蕴色受想行识里面,拚了老命,动不动就安一个我,安一个我,这个我其实是观念,其实是一种执着,其实是一种无明,莫名其妙的落入一种我执的观念,所以五蕴让它显现这个缘起,缘起里面只要不落入有一个我,所以不存在有一个观念上那个我,这个叫做人空,这个叫做我空,不是没有五蕴身,不可以坏缘起,不是没有五蕴身,五蕴身当然有其自性,站在不可以坏缘起性,所以那个我意思就是五蕴里面色受想行识。色也不会说自己有一个我,受也不会自己讲一个我,想也没有一个我,行也没有一个我,识还是没有一个我,意思就是色受想行识本来就空,而妄执一个我,现在知道了五蕴本空,这个妄执放下,妄执放下叫做空,而不是没有五蕴身叫做空,五蕴身,没有五蕴身就坏了缘起法了。

再来法,法法本空是什么意思?诸位!毛巾有说自己是毛巾吗?没有。杯子会说自己是杯子吗?没有。每一个法其实本来就没有那个法的一种执着,而是众生为了方便安立一个名相,而安立一个名相,透过语言,众生却把名相跟语言,误认为真实的东西,所以叫做法执,所以一切众生没有办法离开语言跟文字,就像大象陷入泥沼里面,烂泥巴里面,跳脱不出来,所以你今天所要做的事情,无论任何人来赞叹你,你的心也如如不动,为什么?人空,法也空,语言空、文字也空。如果任何一个人毁谤你,你也是如如不动,在法空的角度来讲,没有这个东西,所以真正悟道的人,两个:万法平等如梦幻,万法平等如梦如幻的东西,如梦幻,万法空无自性,没有真实的一个我,也没有真实一个法的执着。所以有我的执着、法的执着都来自于一颗妄动的心、妄想的心。

接下来惟《华严经》云:六地之人空已臻无间,就是无间道,不被妄想所间断叫做无间道,也就是智慧都是连续的,念念都是般若的意思,叫做无间道。念念都是智慧的意思,不被烦恼所间隔,我们众生是这样子,众生是有间道,我现在心情好了,多念两声佛,明天心情不好了两句话得罪他了,不念佛,众生叫做有间道,大家团体是这样子的看法,他的看法就跟人家不一样,我有特别的看法,是不是?他被自己的角度所间断,所间断。所以修学佛道是把自己融入整个团体,而不是说团体来凸显我个人,我个人。因此修学佛道,重点在于降伏自我,而不是说去看别人的过失,这样你才有办法进入无间道,无间道。

但是因为众生无量劫来,每一个人的个性不一样,每一个人的时空不一样,教育也不一样,他成长的背景也不一样,这个就很难搞定他,很难搞定他,为什么呢?在我的角度看,我没有错啊!在你的角度看,他也没错啊!那这个团体怎么办呢?是不是?因此我们要了解,要无间道,就是念念般若智慧,那么般若智慧就进入无相,就会无诤,所以一个最伟大的修行者,就是彻底地降伏自我,没有我自己的看法,没有我自己的执着,团体好,就是我的好,这样子,慢慢慢慢就融入这个虚空,这个团体好,不如整个国家好,整个国家好,不如整个人类好,他的胸量,他就慢慢慢慢地扩大,因为他进入念念般若,他知道怎么拿捏,怎么进退、怎么谦卑,谦虚是智慧的开始,他开始懂得谦虚了。而法空仍属于有间。法空还属于有间,因为法执未断,所以叫做有间断,法空是属于有间断,没有办法念念恒入法空定。

1042页【第七地菩萨摩诃萨,念念正受,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,非声闻缘觉。诸声闻缘觉,堕有行觉,摄所摄相灭正受。是故七地非念正受,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:得种种相性,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。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。】

这个七地菩萨是入法空定,就是无分别智的意思,善恶不分别,第七地菩萨摩诃萨,就是恒入法空定,知道一切法无我,恒入法空定,怎么样?那么念念正受,法空定就是不思善不思恶就正么时,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,就是无分别智的意思,叫做法空,法法本空,哪来的善恶?哪来的能所呢?所以前面讲的染境未忘,故欣于寂灭。现在不一样,恒入法空定是念念正受无分别心,离于一切性,就是一切法,自性相的有无的正受,意思就是离于一切法自性相有无正受的一种离相,非声闻缘觉的境界,诸声闻缘觉堕有行之觉,有行之觉就是有为法,有为法,一定要去除染境,入于怎么样?灭心入寂,当然就是有为,二乘人所得的,是能摄,还有所摄,就是能取所取相的灭正受,意思就是能所不断,二乘人因为染境未忘,所以欣于寂灭而灭心入寂,所以能摄所摄相之灭正受。

简单讲,二乘人还是没办法离于能所,而七地菩萨不一样了,是故七地非念正受,非念就是说没有能所,就是无念的意思。生就是无生,渐渐契入这个境界了,无分别智了,用无分别的智慧得一切法无差别相,非分就是非二乘人之分,所以在座诸位!如果一个证得到七地菩萨的人,他一辈子都不会看众生的过失,看众生的过失会染污他的清净心,他随喜众生的功德,为什么?他无差别相,他进入了染净平等、没有能所,非二乘人之分,这个二乘人得的种种差别相性,觉一切法善、还有不善,就是恶的性相之正受,这二乘人犹未能离于善恶染净取着分别,但是七地菩萨不一样了,而就是是故,就是而七地无善念,无善念就连善念都没有,当然没有恶念,这个恶没有写出来而已,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,就是是故七地连善念亦舍,何况恶念呢?当然就是无分别心的意思,是故就是而七地得无分别的正受,不像于二乘人。

【注释】“念念正受”:菩萨至第七地,即得恒入法空定,无有间断,故说念念正受。“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,非声闻缘觉”:谓七地菩萨所入之正受,为离于一切法自性相有无之正受,此非声闻缘觉之境界。“诸声闻缘觉,堕有行觉”:“有行”,即有为。谓二乘人以不了法空,而堕于有为欣厌之偏知。“摄所摄相灭正受”:谓二乘所得者,为仍有能取所取相之灭尽定。“七地非念正受”:“非念”,即无念。就是无分别心的意思谓七地所得者为无念之正受。“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”:以七地得无念正受,无念故无分别,无分别故亦得一切法无差别相之正受,然此境界非二乘之分。

“得种种相性,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”:这是解释为何七地所得之无念正受及无差别相正受,非二乘之分的原因。以二乘人以有得心及欣厌心,而得种种差别相之法,是故其所得者,为觉知一切法善与不善性相之正受,而犹未能离于善恶、染净之取著分别。所以,诸位!为什么叫不思善不思恶,就正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。在座诸位!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如心,是不会嫉恶如仇也不会特别地去着某一种善事,不会的。行善,他就说这是我们的责任,说,哎呀!师父您很伟大,没有。出家,这就是我们的责任,弘法利生就是我们的责任,也没有度生之相,也没有弘法利生之相,这样子,所以真正的七地菩萨,是不思善、不思恶、不思染、不思净,思就落入生灭,因此心是绝对的平静,真的在享受生命,就是绝对的平静。众生一辈子很少过三昧的日子,三昧就是正定,都是过散乱的日子,都是过执着的日子,都是过百般计较的日子,一切众生都是过这种日子,煎熬跟痛苦不知道。而犹未能离于善恶染净之取著分别。“七地无善念正受”:七地所得为无善恶念之正受,以七地菩萨善恶两忘,故其所得者名为无善念正受。为何但说无善,而不兼云无恶?以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?善念且无,何况会有恶念?

【义贯】“第七地菩萨摩诃萨”,于“念念”中恒入“正受”,而其所入者,为“离”于“一切性”(一切法)“自性相”有无之离相“正受”,此“非声闻缘觉”之境界,以“诸声闻缘觉”不了法空,而“堕”于“有”为欣厌“行”之“觉”知,故不离能“摄”取及“所摄”取“相”境界之“灭”尽定“正受。是故七地”菩萨所得“非”有“念”(无念)之“正受”,及“得一切法无差别相”正受之境界,“非”为二乘之“分”内所有,以诸二乘人,系以欣厌有得之心,而“得种种”差别“相”之“性”,故其所得者,乃为“觉”知“一切法善”与“不善性相”之“正受”。然而七地菩萨见一切法无差别相,故不再有欣厌心,“是故七地”菩萨所入者,为“无善”恶“念”之“正受”。

【大慧,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,心意意识妄想相灭。】

就是大慧,八地菩萨以及声闻缘觉,同样证得这个生灭心,生灭的意意识妄想相灭。在这里稍微注意一下,这个二乘人仅止于六识,八地菩萨已经触及到识藏,识藏就是第八意识的识藏,这不一样,境界完全不一样的,虽然都得到寂灭法,但是八地菩萨是契入了微细的识藏,就是流注生、流注住、流注灭。而二乘人就是相生、相住、相灭的能所灭。【义贯】“大慧”,第“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”,同证“心意意识”之“妄想相灭”之正受。【诠论】这是说八地所断之惑,与二乘同,亦即,八地菩萨得无功用行,故常在三昧,灭心意意识妄想相,故与二乘之取证类近。类似喔!不是相同喔!然亦有不同,因为二乘灭六识,而说是永灭不起;八地菩萨则离于藏识,而证于寂灭。所说寂灭,字同而义实有异,下文佛将分别之。

1045页【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,观三界心意意识量,离我我所,自妄想修,堕外性种种相。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,向无知,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熏。】

接下来是讲初地到七地,说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,这菩萨前面讲的,用人法二无我的智慧,观照三界,一切唯是自心心意意识所现之量,量就是唯心所现之量,都是心意意识所现之量,意思就是三界是心意意识变现出来的意思。所有的变现有正报依报,一切的量都是唯心现量,都是心意意识变出来的,变现出来的,就像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在作梦,梦也会变现,意识它会变现境界,你晚上你在作梦,你也不知道你在做梦,意识就是能变的意思。那白天你比较不能觉悟,白天你看我眼睁睁的看,怎么会如梦幻泡影呢?对不对?晚上在作梦所变现出来的境界,其实是唯心现量,空无所有,我们现在也是,现在我们看到的山河大地,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还是意识变现出来的,八识田中变现出来的正依二报。既然是唯心现量境界,那么就不应当执着,所以离于我、我所,我所就是我所拥有,离于我的执着,还有我所,那么这个,从这个阿含经来讲,我判为正报,那么我所认为依报,就是执着我还有透过我的执着,认为外在的依报都是你自己的,所以离于我的正报,我所拥有的这些福德因缘的依报,当然也有不同的解释。

离二乘依自心妄想的修习,也离于堕于外性,就是外法的性,外法之性不是有就是无了,种种相的取着。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离于自心怎么样?离于二乘人依于自心,妄想自修习,也离于外法之性有无种种的取着,愚夫就是凡夫,二种就是能所不断,愚夫就是凡夫,依能所这种相续不断的自心妄想,看到一切法好像有能摄还有所摄,能摄的心,妄想心,所摄的妄想境,这一向,向就是一向,从来没有觉悟,那么什么是佛法?佛法就是觉悟的教育,教你如何从迷茫的人生觉悟得大解脱大自在,叫做一向无知就是凡夫。所以什么是佛法?很简单,就是觉性的教育。因此佛陀花了四十九年,所做的工作就是传达佛法,那佛法是什么呢?就是觉性的教育,就慢慢教育,慢慢教育,慢慢教育,慢慢教育,所以我就告诉大家,慢慢教育是从内心里面,从根本下手,那么我们就知道,任何一个人碰到佛法,他就有机会觉悟。不觉就是不能觉了,我们无始世来这种过恶虚伪习气所熏。

把它贯串一下: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,他这个菩萨摩诃萨用人法二无我的智慧,观察观照三界一切唯是自心意意识所现之量,既然是唯心现量,就没有外境了,就无所谓正报,依报了,就是离于我、我所的执着,也离于二乘人依于自心妄想之修习,也离于堕外法之性有无种种相的取着,愚夫因为依能所,这两种自心所现的妄想,所以无间断的能缘,能摄心、所缘境从来不间断,而且一向从来不觉悟,无知就是不觉悟。所以佛法不是迷信,刚好相反,是觉悟的宗教喔!是觉悟的宗教,不能觉了无始世来过恶虚伪习气所熏。

【注释】“观三界心意意识量”:谓菩萨以人法无我智,观三界一切法唯是自心心意意识所现之量。“离我我所,自妄想修”:以达唯心故得离于我我所计著,及离二乘依自心妄想之修习。“堕外性种种相”:并得离于堕外性有无等种种相之取著。“愚夫二种自心摄所摄,向无知,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熏”:这是解释二乘以自妄想修的原因,谓愚夫由于依能所二种自心妄想,而见有能摄取、所摄取之法,此乃由于一向无知,不能觉了系由无始世来,过恶虚伪习气所熏,而生诸法,却于其妄相上种种计著。【义贯】“初地乃至七地”之“菩萨摩诃萨”,以人法无我智,“观三界”一切唯是自心“心意意识”现“量”分别所起,故“离”于“我我所”计著,并离于二乘依“自”心“妄想”之“修”习,而“堕”于执“外性”有无等“种种相”之取著。二乘之所以依自妄想修者,以“愚夫”皆依于能所“二种自心”妄想,而见有能“摄、所摄”之法,此乃由于一“向无知,不”能“觉”了系由自心“无始”世来,为“过恶虚伪习气所熏”而生诸法,却于其中妄计执著。

1046页【大慧,八地菩萨摩诃萨,声闻缘觉涅槃。菩萨者,三昧觉所持,是故三昧门乐,不般涅槃,若不持者,如来地不满足,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,佛种则应断;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。声闻缘觉三昧门,得乐所牵故,作涅槃想。】

说大慧,八地菩萨摩诃萨,与二乘人这个声闻缘觉的涅槃类似,但是也有不同,这个菩萨者,八地菩萨由诸佛的三昧觉力,所持就是所加持。受佛的灌顶加持,是故八地虽然是三昧门乐,但是也不入涅槃,不入涅槃,这八地菩萨如果佛不加持的话,菩萨就对于这个如来地的功德便不能满足,这样意思就是没办法功德圆满啊!没办法功德圆满,为什么呢?因为你入涅槃,就会弃舍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,换句话说没有度众生佛种就会断,因此佛种则应断,因此学佛的人,随你的能力,随你的财力,尽力去推广正法,那么诸佛世尊呢?为八地菩萨开示如来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。但是呢!二乘人就不一样了,这个二乘人,内无胜愿,外乏胜缘,不发大菩提心,不广度众生。因此二乘人声闻缘觉,被,诸位啊!底下那七个字要连起来,三昧门得乐所牵,这七个字要连接起来,也就是二乘人声闻缘觉,内无胜愿,外乏胜缘,因此被三昧门得乐所牵,也就是他证得这个涅槃不究竟,却很快乐,很乐,因为契入了不生不灭的境界。哎呀!乐不可支,但是被这个三昧的正受门得乐所牵,就是偏空,证得空性却偏了,不度众生了,不广播大菩提种,那么不广度众生,不自利利他,要作涅槃想,妄作究竟涅槃,二乘人是得涅槃,佛得的是无上大般涅槃。是究竟涅槃,是不一样的。

整段把它贯串一下:说这个大慧,八地菩萨摩诃萨,跟二乘人声闻缘觉呢!这个涅槃类似,但是还是有所不同,八地菩萨的菩萨,是由诸佛三昧觉力所加持,是故八地菩萨呢!虽得到三昧门乐,但是也不会去入涅槃,他不会说不去度众生,八地菩萨如果不受佛的加持,那么菩萨如来地功德便不会满足,不能满足,不够圆满。我们没办法功德圆满,因为八地菩萨若入涅槃,就弃舍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了,那么如果弃舍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,那么佛种就会断,所以说弘法利生是很重要的,诸佛世尊为八地菩萨来开示如来不可思议,怎么样?无量功德。这个二乘人声闻缘觉,内无胜愿,又外乏胜缘,也不发大菩提,他得到一种境界,却被三昧门得乐所牵,所牵制,太乐了,嗯!这个境界太好了,安住在这样子的涅槃的境界,同时呢!作涅槃想,叫做妄作究竟涅槃之想,作涅槃想就是妄作涅槃,而二乘得涅槃,佛得无上大般涅槃,究竟涅槃。

【注释】“八地菩萨摩诃萨,声闻缘觉涅槃”:谓八地菩萨所得之三昧,与(跟)二乘之涅槃类近。但是也有所不同,“菩萨者,三昧觉所持”:然第八地菩萨由诸佛如来三昧觉力所加持。为什么要这样,看他是一块料子,佛才摩顶灌顶加持。所以,被佛摩顶灌顶加持,是非常荣耀的,表示认同的意思。“是故三昧门乐,不般涅槃”:是故八地菩萨虽得三昧门之乐,而亦不入于般涅槃。“若不持者,如来地不满足,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”:诸佛若不加持者,则菩萨于如来地之功德便不能满足,以不加持,则不得三昧觉,不得三昧觉即落不觉,而醉寂灭酒,昏然不醒,因而入于涅槃,若入涅槃,即弃舍一切有为度化众生之事。这里有一个提示是很重要的,这一段告诉你要发大菩提心,要广度无量众生,才能圆满究竟的菩提,如果不这样,在无上的菩提就有遗憾,就不够知足满足,因此凡是佛弟子出家在家,都应当为佛陀为三宝做点事,虽然说为佛陀为三宝做点事,事实上还是回归到自己的清净自性,还是为自己做事,做来做去,福德还是自己的,说为三宝做事是方便说,但回归到最后,你所修的福,还是别人抢不走,还是别人抢不走的,所以受到委屈的人,福报并不会减损,所以你不要怕吃亏,你过去所做,修的福报,也不会别人侮辱你,或者是你吃亏,就减损你的福报,不会的。那个没有修过福德的,就是夸大其辞我做了多少多少的事,我做了多少的功德,也不会增加,因为你没有做过啊!所以人还是要老实的过日子。

“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”:因此诸佛为八地菩萨开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,令其不入究竟涅槃。“声闻缘觉三昧门,得乐所牵故,作涅槃想”:诸二乘人,以内无胜愿,故外乏胜缘,因此于三昧门,为其乐所牵,且于彼寂灭之境,妄作究竟涅槃之想。所以这一段就是修行人不可以得少为足,得到一点点定或者是二乘人的境界,就得少为足,不可以。还继续要迈向菩提大道,继续发大心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八地菩萨摩诃萨”所得之三昧,类同于“声闻缘觉”之“涅槃”。然八地“菩萨者”,以有诸佛如来“三昧觉”力“所”加“持,是故”虽得“三昧门乐”,而亦“不”入“般涅槃”,诸佛“若不”加“持者”,菩萨于“如来地”功德便“不”能“满足”,以不加持即入般涅槃,入般涅槃即便“弃舍一切有为”度化“众生”之“事故”,如是“佛种则应断”绝;是故“诸佛世尊”即“为”八地菩萨开“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”,而令其不入究竟涅槃,起菩萨行,进证佛果。然而诸“声闻缘觉”以本不发大愿,故不能感得胜缘,所以发大愿就能感得更大的福报,更多的胜缘,所以因此大家多发发心因此于灭尽之“三昧门”,自“得”其“乐”,而为其乐“所牵”系“故”,于彼三昧乐妄“作涅槃想”。

1048页【大慧,我分部七地,善修心意意识相,善修我我所,摄受人法无我,生灭自共相,善四无碍,决定力三昧门,地次第相续,入道品法。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,不善七地,堕外道邪径,故立地次第。大慧,彼实无有若生若灭,除自心现量。所谓地次第相续,及三界种种行,愚夫所不觉;愚夫所不觉者,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,及说三界种种行。】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五目录 01-127(未完)

楞伽经 127:你现在的一举一动一个造作,统统影响到你临命终往生

楞伽经 128:法身意思就是:得大解脱、得大自在,证量的解脱境界

楞伽经 129:如来的法身跟解脱、法身跟涅槃,是非异非不异

楞伽经 130:停留在经典上看看、说说是很悲哀的,经验第一义谛才是可贵的修行

楞伽经 131:正统的正知正见的法师和居士都是以法为乐,以传法身慧命为己任

楞伽经 132:比丘要试验自己的定力,远远不如远离女众,比丘尼也是一样

楞伽经 133:修行人以无相见者为殊胜,就是见一切法非相,见一切法空相

楞伽经 134:你要能放得下,不必跑到千里参名师,放得下你的心就是你的善知识

楞伽经 135:佛法是纯阳不是阴阳,修阴阳法不符合佛的正见和戒律的

楞伽经 136: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,佛陀把最严重的断灭见排在第一

楞伽经 137:说去极乐世界其实是一种转化的工程,心一直转化变成净土的因

楞伽经 138:说我永远爱着你那是骗人的,不要期盼在某时空定位某事情是永恒的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